德军于1940年5月10日入侵荷兰 他们起初的推进非常迅速,轻松的粉碎荷兰的边防 然而,就在5月14日这天,荷军尽管缺乏足够的坦克、设备及飞机,但依然阻挡德军向荷兰要塞的推进 到了1940年5月13日早上,在鹿特丹的情势已成了僵局,因为在那里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三天 荷兰部队在史恰洛上校的指挥下防守着通往鹿特丹的新马仕河北岸,以避免德军从此地穿过;德国部队包括了司徒登将军率领的滑翔机和伞兵部队及施密特将军率领的地面部队:第九装甲师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队(一个摩托化的“党卫队”单位) 一次由荷兰海军陆战队发动的夺回威尔兰斯堡大桥反击失败,导致关键区域被德军横越 一些由荷兰空军所进行摧毁大桥的行动也失败 5月14日早晨,希特勒发布了他的第11号指令 对于荷兰战线的行动,他给出了以下的说明:"荷军的抵抗能力已被证实比预期来的强劲 政治因素与军事因素同样要求着尽快突破此一困境 这次任务在南方提供足够的军队开启新战线,并与在东方战线作战的部队联合进攻,进而攻占荷兰要塞 除此之外,空军也必须在地面部队战力被削弱时,不断的轰炸荷兰要塞直到第六军团到来支援 "施密特将军曾计划于第二天(5月14日),运用装备火焰喷射器的第九装甲师、党卫军部队以及战斗工兵来发起联合攻击 空降部队两栖突袭穿越了河流的上游,然后从侧翼通过卡拉林根地区 在此次进攻开始之前,德军决定先由炮击开始;而施密特将军曾要求德国空军的支援:一组(约25架飞机)的Ju87俯冲轰炸机,专门做为先行的突袭与轰炸 施密特的空中支援请求传给了柏林第二机群的机组员 除了斯图卡式轰炸机进行的战略轰炸之外,施密特还调来了德国He-111轰炸机进行战术轰炸 施密特试图以空军轰炸武力来威胁史恰洛上校和平的交出荷兰要塞,不然鹿特丹(对德国来讲是重大的战略目标,也是在荷兰最大的工业区)就会被轰炸,但是史恰洛拒绝了谈判 空袭预定于13:20(荷兰时间:标准时间 - 1小时40分)开始 施密特将第二次的通牒时间拖延到16点20分 然而,正当荷兰代表在跨越威尔兰斯堡并传达此信息时,无驾驶的轰炸机却已经出动:共有90架第54轰炸机联队的轰炸机被送到市区上空 鹿特丹大轰炸鹿特丹大轰炸司徒登以无线通知联队延迟计划中的攻击,但是当指令传达至第54轰炸机联队的指挥所时,指挥官瓦尔特·拉克纳准将已经抵达鹿特丹,而且他们的飞机已经接近航程限制 由于烟雾遮蔽了目标物,为了确保有精准轰炸到荷兰部队,拉克纳下令将飞行高度下降到2300英尺(700米) 在城市内的德国军队发射了照明弹以通知轰炸机返航,但南方轰炸队中的三架却已经投下炸弹,其余的24架则返航;另外,比较大型却不该出现的东北轰炸队则在城市的南侧看到了红色照明弹——那是继续攻击的指示 54架He 111轰炸机扔下了97吨的炸药,其中大部分是扔在市中心附近 对于为何没有及早收到停火的指令至今仍有不少争论 一方面,统率最大轰炸机群的拉克纳准将宣称,由于有浓雾导致可见度降低,进而造成他们没看见红色信号弹,原因是燃烧建筑物造成的浓烟导致能见度下降至2000呎所造成的不便 另一方面,拉克纳所没看到的红色照明弹可能早已被德军地面部队用来告知其他部队本身在城市里的位置,以避免遭受己方炮击,这是照明弹原本的用途 德国官方指定红色的功能,则证明这种特殊状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炸弹击中一些在港口的植物油油罐,并引发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大火,甚至还蔓延到了市中心 虽然不知道确切的伤亡人数,但是推估大约800至900人死亡,80,000人无家可归 约2 6平方公里(1平方英里)的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24,978栋民宅、24座教堂、2,320家商店、775座仓库和62所学校被摧毁 施密特发了一封温和的讯息给了荷军指挥官,后者在不久之后便决定投降 荷兰军队已没有办法阻止轰炸机(荷兰空军实际上已不存在,而陆军已转移至海牙),所以当德军在发了一个类似的最后通牒───威胁说要轰炸乌特勒支的时候,荷兰政府决定停止抵抗以避免更多城市被毁 英国的战略只是在轰炸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而已,例如军事用的铁路及港口 由于承认轰炸德国会造成平民伤亡,英国政府决定放弃蓄意轰炸战区以外的平民财产的战术 这项策略在1940年5月15日被放弃,就在鹿特丹大轰炸的隔天 当英国皇家空军获准攻击德国的资源区——鲁尔的油田及民生工业,如炼铁的高炉在夜间发出的闪光就像是欠炸一样 皇家空军于1940年5月15日晚间及16日晚间对德国本土发动第一次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