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说:“我还是不太明白‘中’字的含义。”
先生说:“这需要你从自己的内心中去体会,不是言语所能完全表达的。‘中’就是天理。”
澄问:“什么是天理?”
先生说:“去除了人欲,就能认识天理。”
澄问:“天理为什么被称为‘中’?”
先生说:“因为它没有偏倚。”
澄问:“没有偏倚是怎样的状态?”
先生说:“就像一面明镜,整体晶莹透彻,没有一点灰尘沾染。”
澄问:“偏倚是因为有所沾染,比如沾染在好色、好利、好名等方面,才能看出偏倚。但如果心还未发,美色、名利都还未接触,又怎么知道它有所偏倚呢?”
先生说:“虽然未接触,但平时好色、好利、好名的心并非没有。既然并非没有,那就可以说它有;既然说它有,那就不能说它没有偏倚。比如一个患疟疾的人,虽然有时不发病,但病根并未除去,那也不能说他是个健康的人。必须把平时好色、好利、好名等一切私心杂念全部扫除干净,没有丝毫留滞,使这颗心全体空阔明朗,纯粹是天理,才能被称为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才是天下的‘大本’。”
【解读】
王阳明,这位明代的大儒,他的处世哲学深受人们喜爱。他讲究“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这话咋听起来有些高深,但其实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世俗之中,难免要与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事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随和、可以圆滑,但绝不能同流合污,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同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也要学会周旋应对,但不被世俗的陋习所影响,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