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注重“技”与“道”的统一,“造化”与“心源”的相通,艺术与人生的融合,因而技巧的锤炼过程同时也是让生命起变化的过程,所指向的理想,是人格修养的完善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庄子》“庖丁解牛”的寓言人人耳熟能详。当庖丁目无全牛,游刃有余,很“艺术”地做完解牛这件事后,文惠君惊叹道:“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放下刀,说了一句在中国文化史上很重要的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技进乎道,道存于技的思想,反映了古人对艺术的深刻认识。由技而进乎道,达于一种心手两忘、物我无间的境界,人的精神不再束缚于外在功利,艺术创作从而成为自由的审美体验过程。
对“技”与“道”的最大误解,就是将两者对立起来。似乎“技”是匠人之事,只有“道”才与“理念”“ 思想”有关,才属于艺术的范畴,要想增加“艺术”含量,必须以削减“技术”含量为前提。殊不知技中有道,道外无技。道不远人,道在瓦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