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学校而言,上级不准举行招生考试,我就招收各类特长生,有特长总比没有特长好。就家长而言,学校不按分数录取,就只好走后门交择校费,在此基础上,孩子有特长就增加了录取时的砝码。而且,这样的特长多多益善。
为了不“临时抱佛脚”,学生和家长平时都铆足了劲。把孩子培养成特长生,也就成了每家每户餐桌上的热门话题。久而久之,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欠了父母债的感觉。
这能怪家长和孩子吗?虽然许许多多的奖项和“特长”在小学升初中时根本不管用,但是他们仍然趋之若鹜。
怎样的特长算“特长”
特长“值钱”了,各种各样的真假特长就叫人莫辨。
以北京市为例,除了“迎春杯”数学竞赛的获奖学生择校时受到优待以外,在北京市艺术节、体育节和传统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在区级艺术节、体育节和传统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基本上也算“特长生”。这些特长生在小学升初中时,能够受到重点初中不同程度的青睐和择校费优惠。
例如,如果有“迎春杯”数学竞赛的获奖证书,至少可以挑一所不错的区级重点中学;如果有业余钢琴9级证书或萨克斯管、巴松、贝司的某级证书,并且在全市艺术节上获得过一二等奖,在选择名牌中学时,只要首选重视管弦乐团业绩的学校,就可以省略求人或者交择校费的麻烦。